《 原文 》
《 白话 》
♬点击播放收听印祖文摘
声明:本文印祖文摘音频由唱吧提供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《净土电台极乐净土目录》
➯点击进入阅读
[原文:]不慧二十一岁,辞亲出家。亦可谓发心真而立行猛矣。至今五十三岁,若宗若教,毫无所得。徒负亲恩,空为佛子。所幸者净土一法,于出家学弥陀经时,已生信心。实未蒙一知识开示。以当时业师,与诸知识,皆主参究。所有开示,皆破净土。吾则自量己力,不随人转。虽佛祖现身,犹不改作,况知识所说乎。
欲生西方,最初须有真信切愿,若无真信切愿,纵有修行,不能与佛感应道交,只得人天福报,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。若信愿具足,则万不漏一。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,指信愿具足者言也。
既有真信切愿,当修念佛正行。以信愿为先导,念佛为正行。信愿行三,乃念佛法门宗要。
有行无信愿,不能往生。有信愿无行,亦不能往生。信愿行三,具足无缺,决定往生。
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
[白话:]印光大师二十一岁的时候,辞别父母,出家修行,也可以说是发心真切,立行勇猛。至今五十三年了,无论是宗门还是教下,都是毫无所得。白白辜负父母的恩情,空为佛子一场。所幸的是,对于净土法门,在出家学习《佛说阿弥陀经》的时候,就自己生出坚定不移的信心,当时实际上没有蒙任何一位知识开示。因为当时授业的师父,以及诸位知识,都是以参究为主。所有的开示,都是破斥净土法门。而印光大师在这种环境下,对自己的能力有自知之明,并未随之而转。哪怕是佛祖亲自现身劝我放弃净土法门,我都不会改变,更何况是知识所说呢?
想要求生西方,最初必须要有真信切愿,如果没有真信切愿,纵然有所修行,也不能深契佛心,不能与佛感应道交,只能得一点人天福报,以及作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已。如果信愿具足,那么往生极乐就是万不漏一。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里面所说的万修万人去,指的就是信愿具足的人。
既然有真信切愿,那就应当修念佛正行。修净土法门以信愿为先导,以念佛为正行。信愿行这三者,乃是念佛法门的宗要。
因为阿弥陀佛发誓,你至心称念佛名,佛就愿意垂慈接引。称念佛名相当于拨打星际无线电话,申请阿弥陀佛接引你往生。
如果有行但是没有信愿,那就不能往生,如果有信愿却没有行,也不能往生。信愿行这三者,如果具足无缺,那就决定往生。
蕅益大师开示:“能否往生,全看有没有信愿;往生品位高下,全看持名之深浅。”
如果有真信切愿,自然会精进不退地修念佛正行。如果你说自己有真信切愿,却不愿意修正行,或者逐渐退转,那都说明信愿不够真切。
我们的信愿坚固包括哪些方面呢?
这里的信有两个方面:
一、坚信自己是业力凡夫,如果不修净土法门,不管修哪个法门,今生决定不能了脱生死。
二、坚信佛菩萨的宏深愿力不可思议,只要我们专修净土法门,求生极乐,不管我们是否断尽见思惑,今生决定能够蒙佛接引,仰仗佛力,如愿往生,了脱生死。
也就是永明大师说的:
无禅无净土,铁床并铜柱;有禅无净土,十人九蹉路。
无禅有净土,万修万人去;有禅有净土,犹如戴角虎。
用白话来说就是:
不修净土,继续轮回,专修净土,决定往生。
这里的愿也有两个方面:
一、逐渐让自己把求生极乐出离三界作为今生最大的志愿,其他的世俗愿望都逐渐放下。
二、如果始终把世间的财色名利放在首位,把神通异能作为追求目标,那就难以与佛心感应道交,难以如愿往生。
只求往生,福报不求自得;
只求福报,往生极乐无望;
只求神通,着魔发狂有分。
或者逐渐退转,那都说明信愿不够真切。
本文编自:
《印光大师文钞》之《与陈锡周居士书》、《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》、《与谢融脱居士书》
作者:滕建波 配音:安愚
声明:本文由精进群义工根据文钞编译,欢迎转载。